The Invitation Only Mechanism: From Clubhouse to Manus
April 4, 2025 · 8 min read · Page View: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feel free to comment below.
虽然自小就听到过会员制的概念,但是也仅限于超市或者药店作为一种鼓励积分的方式,亦或是理发店等固定销售半径的捆绑销售的手段。不同于现在人们所谈论“邀请会员制”的概念,关于“邀请会员制”,我认为英文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词,叫做 exclusive,意思是“只,仅仅”,但是在礼物等场景中 exclusive 尝尝用来形容“特定的,独家的”,追根溯源,本质上都是一种排他性(exclusivity)的文化覆盖。
之前在宣传项目时,通过观察和实践,我发现普遍邀请制的论坛或者网站,活跃度都普遍比非邀请制的要高,这是一个非常反直觉的事情。对于提供同等的服务情况下,按照预想情况,非邀请制的平台门槛更低,用户更多,一个大基数的平台活跃度理应超过相对封闭的邀请制平台。但是相反的结果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我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接触邀请制,应该是在 2021 年使用 Clubhouse1。这个软件由 ex-google Rohan Seth 和 Paul Davison 在 2019 年成立,提供的服务很简单,就是多人实时在线语音聊天,当然这个功能其实并不稀奇,每个国家的通讯软件很早之前都有类似于群聊天的功能。但是真正让它风靡的原因就是 exclusivity。
- 首先,作为一个 invitation-only 的形式,以聊天室的形式建立社交关系。因此初始的种子用户相当关键,他们找到了创投界的 celebrities ,自上而下积累优质用户。同时限制了入驻用户的邀请名额,每人两个 invitation head count,此外还有预留邀请 reserved以及 Waiting List,这是第一层 exclusivity。
- 再者,在应用中存在不同的 Club2,每个 Club 也有自己的 admin,审批着对应 Club membership 的名额。这是第二层的 exclusivity。
- 最后,应用主要还是通过 Room 的聊天室形式建立社交关系,线上实时语音往往相较于视频直播等方式会给人拉近距离的感觉,就像是打电话,你能感受到此刻人就在电话的另一端讲述、聆听。但是又同时有排他性,因为只有被邀请的人才能参与讨论,其他的 visitors 只能聆听,在实际的活动又形成了第三层 exclusivity。
这三层的 exclusivity 使得 Clubhouse 在早期迅速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同时又保持了相当高的活跃度和粘性,成为了现象级的产品,但是它并不是第一个通过邀请制成功的产品。
回归根源,最早的邀请制产品大概是 1997 年的 SixDegrees,起源于 Frigyes Karinthy 提出的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理论,即世界上所有人都能通过不多于 6 条认识链相互联系。再到后期的 Facebook,冷启动也是通过向校内的 KOL 发送注册信件发展的,从最初的 Only @harvard.edu
再到 Company email,通过邀请制构建互信的网络,同时能激发没有加入者的 FOMO 心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Linkedin 作为邀请制形成圈子的代表,也是通过硅谷企业家和投资人作为构建的关键核心,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还有gmail 在 2004 年愚人节推出,起初也是 Invitation-only,很快就大受欢迎,所有人争先恐后地体验,因为最初的用户将会获得永久的好处,早期体验用户能申请到他们想要的用户名,而后面的用户则不得不在名字后加一堆后缀了。同样邀请制也对宣传有益,早期的用户更愿意为了受邀请而在 appstore 中增加好评。
当然也包括最近广为传播的 Manus,Manus 预料到预告中的首个通用 Agent 会起所有人的关注,因此配合 KOL 的宣传以及邀请制,不仅可以获得更广的传播,同时也能很好地控制用户数,防止更大的服务器开销,尽管面临着很多质疑,但是在宣传层面上的量级远远超过肖弘之前的产品 Monica。
当然邀请制并非长期发展的 silver bullet,最早知乎的冷启动也是通过邀请制完成的,从 2013 年开放注册之后,就会面临内容质量下滑,早期优质用户流失。更糟糕的是,很多论坛可能基于安全考量,会设置注册一天内禁止操作,但这并非最明智的决定,因为用户一般都是想要交流才会选择注册,等待的过程最终会造成留存量降低,毕竟大部分人记不得昨天都做了些什么。
从这种意义上来看,产品的冷启动方式并非只有 AB 测试,邀请会员制或许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在所有人都想尽可能地投放更多广告占领市场,计算 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 的时候,邀请会员制这种看似退,实则进,以杠杆撬动广告的起步方式倒是很有意思。
If you find this blog useful and want to support my blog, need my skill for something, or have a coffee chat with me, feel fre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