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rring

Reflections on Trending Topics

January 25, 2025 · 12 min read · Page View:
Weekly
Reflection

A practice on trending topic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feel free to comment below.

一次制造热点帖子引发的思考与总结。

最近我在 v2ex 制造了一个热点帖子,起因是我当天中午发现我常用的 cursor 突然无法自动补全了,我先排查了网络,发现没有异常,为了方便进一步排查问题,我 logout 了我的账户,并且尝试注册一个新账户,以此来排查异常是否有关我的账户。但是在注册的时候,发现页面导向了 500 server error,账号没有办法注册,因此我推断 cursor 内部的服务 down 了。

于是在 v2ex 先发了个帖子,估计大家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短时间内浏览量激增,随后我发现 cursor 官方的 forum 也有大批用户反应服务的故障,之后我在我的帖子底下同步了这一消息,结果很快就有用户来骂我标题党。我看到评论的瞬间反思了一下,确实可能标题表达地不够准确,应该把“已经”换成“现在”,强调一个暂时的状态。

在无法继续使用 cursor 以后,我想起我的老师前几天向我推荐的 trae,于是我决定试一试,产品还不错,除了 tab 确实完成度不如 cursor 以外,其他没有发现太大的缺点。因此我想把 trae 推广给同样暂时无法使用 cursor 的人。因此重新发了一个推荐 trae 的帖子,结果超出了我的预期。

我反思总结了这个帖子会成为 trending topic 的几个要素:

话题紧跟时事 #

话题紧跟时事,现在辅助编程工具 cursor 已经成为了当下的 hit,就从各个流媒体平台的话题数量来看,我大概估计 cursor 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应该不低,估计应该有 20%,因此 cursor 的每一个话题都可能会引起开发者的广泛关注。

话题降低参与的门槛 #

cursor 是一个辅助编程工具,因此并不需要极其深度的知识,无论是专业开发者还是相关行业的人都能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后续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

让每一个人有参与感的宣传就是好的宣传。这也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到的,我每顿吃饭都有看 36氪晚点量子位机器之心以及IT 之家的习惯,通常越专业的报道看的人越少,评论的人也就越少。从评论区就能看到网民对哪些内容更关注,通常前面报道哪个企业哪项业务有所突破,哪家企业又获得哪轮融资,硅谷又推出的新产品新算法的突破,最近市场关注的焦点是什么,最近创新的新技术有哪些?底下往往应者了了。而读者又喜欢评论哪些内容呢?据我观察,分为两类,一类是和网民利益强相关的,例如放假安排等等,一类就是八卦闲话,哪哪车企困难,哪个人打假主播,还有乱七八糟的吃瓜内容。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通常我所喜欢的科技发展,技术突破,新产品或者某个行业新趋势,并不受到广泛人的喜欢和关注。

这让我对平台的运营产生了思考,一个平台想要良好的发展,重要的是把握内容的度。如果一个内容分发者广泛发一些乱七八糟的内容,一定会让独立思考或者专业的人反感。但是一个平台如果只分发专业深度的内容,上限又非常低,不太会有广泛的受众。

选到了合适的时间 #

当时正是周五下午,并且即将到来的是春节的假期,因此可能很多人可能工作不忙,论坛的在线人数也间接印证了这一点,比平时能有 20% 的涨幅。因此在此时发布往往会有一个好的曝光,潜在能参与讨论的人也相应会增长。

这也是我跟自媒体的朋友学到的,通常作为流媒体的消费者,观众可能不太会意识到其中的规律。通常一个生产者在不同的时候发布会潜在有一个不同的浏览量差异。据我观察多数自媒体账号都会选择在工作日的午饭或者晚饭期间发布,如果错过了就在晚上九点左右发布,一般不会过早也不会过晚,可能是统计或者预测对应用户行为的结果。因为往往这个时候用户浏览流媒体等平台的可能性更大。

好的标题决定上限 #

标题起的能引起人的关注,一个好的标题和封面会给浏览量带来巨大的效应,它的权重甚至有时能超过内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观众所经常被吸引的图文内容或者视频内容,经常被人总结为图文或者视频的“hook”,起初看到这样的内容我还觉得很好笑,什么都能总结成学问,但是后来认真分析意识到,不可否认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学问。因此一个好的标题会将内容分发的上限在无形中提高。

因此如果一个标题总是能够吸引一定的曝光,一定有其对应的原因,本着“好奇”与“对比”的原则,我起的帖子标题如下:尝试了 trae 后,我为 cursor 续费的心有点动摇了…

通过这一次实践,我也终于知道为什么通常发布会(例如手机,汽车)都会有一个对标的产品了,一个对标的产品通常会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快速解决受众认知上的问题,例如 su7 对标 model 3,将一个新产品和行业标杆对比,天然解决了受众对产品类型,产品定位,产品价值的潜在认知流程。反之,如果是一个完全新独一无二的产品,可能会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解决用户认知的问题。
  2. 通过对比其优势,在不同维度给受众以心理暗示,最后使产品有非常强的竞争力。这也是为什么科技公司大模型都喜欢打榜的原因。

合适的内容支撑 #

除了一个吸引人的标题,也应该有一个适合的内容作为话题引起的支撑,我简要地对比了 traecursor 的优缺点,让用户有引起讨论的入口,给用户一些基本的材料,从而让用户能更好地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见解有所表达。

为什么是合适的?

很多人都对广告有抵触心理,因此好的广告不能让人意识到它是广告。通常内容都是夸赞,可能引起的效果完全相反。大众总是有各种的“逆反”心理,你要是宣传的越完美,就越有网民拿着放大镜挑问题,然后在底下大骂特骂,有时这种评判的声音可以完全盖过正面的宣传。而读者或者观众只会注意并且相信这些批评的声音(通常认为产品好的人并不会费时费力地为你写出称赞的评价),最终 The road to hell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结果与本意往往相反。因此好的宣传内容一定是合适的,以一种相对理性的方式表达,并最好能引导受众讨论,往往讨论里一来一回有积极有消极,有起有伏,更能让受众留步驻足,有时你甚至需要主动提出自己的缺点,给受众调侃的入口,从而引起有来有回的讨论,这相比全面赞扬更能激发受众的好奇尝试与探索。

总结 #

一次关于媒体平台的初步实践,发出去的当时我预料帖子可能会成为交流讨论的 trending topic,结果规模远超出预期,截止目前也就是一天以后,帖子获得 6k 多次点击,4.5k 注册用户的查看,这对一个通常在线只有 2k 左右的平台应该算是一个不错的曝光了,这也印证了我在年初的思考,Thinking About Advertisement from an Open Source Perspective 广告是一个持续不断曝光的过程。一个科学的方法收到了不错的反馈。

听说当晚 trae 官方 Community 里的不少人都是看我的帖子被推荐过来的,trae 能不能给我发点广告费 ;D


<< prev | CPU can only... Continue strolling The Iftop | next >>

If you find this blog useful and want to support my blog, need my skill for something, or have a coffee chat with me, feel free to: